产业新闻
产业调查
首页 > 产业动态 > 正文
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总调研报告---4.冷水性鱼类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布时间:2012/02/20 | 发布人: | 浏览次数:

三、缺乏规范的养殖技术体系

目前冷水性鱼类养殖没有规范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规程。养殖技术基础研发力度不够,各类养殖种包括新近开发的土著经济品种严重缺乏养殖生物学方面的技术支撑。有些种类仅重视亲鱼培育及人工繁育技术,商品鱼生产环节的技术严重缺乏。

四、饲料营养研发工作滞后

缺乏冷水性鱼类营养需求和饲料配制技术的系统研究。配方缺乏科学依据,饵料系数高达1.3-1.6。国外发达国家(如挪威、日本、美国等)对他们的主要养殖品种的营养需要参数和饲料原料的生物利用率都有系统深入的研究,配方平衡合理,饲料系数低至1.0以下。我国饲料膨化设备与国外存在差距,造成饲料成型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冷水鱼饲料生产企业存在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饲料加工设备落后等问题,造成饵料质量与进口产品差距较大,饵料系数过高,养殖的鱼类免疫力较低,抗病力弱。从其发展的特点、趋势看开发高效环保的冷水鱼配合饲料不仅可以使鱼类获得均衡的营养,还可以降低饲料浪费,减少饲料和排泄物对水体的污染,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在鱼体的积累,生产出安全的水产品,保护水环境。五、病害防治技术薄弱

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较,对冷水鱼病害缺乏系统及深入的研究,对我国不同地区及养殖环境下的病害流行规律、预防措施、药物筛选及安全使用规范均缺少研究。病害防治方法落后单一,现阶段仍以药物防治为主,药物大多借鉴其他养殖鱼类(如鲤鱼、鲫鱼等)的使用方法,缺乏冷水性鱼类病害快速检测和疫苗研发,尤其是在重大疫病暴发式,没有应对办法,出现灭绝性的影响。中草药在促进饲料转化、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方面有显著效果,但在将中药应用于冷水鱼养殖方面还缺乏一定规范。

六、鱼品加工与养殖生产企业脱节

我国由于冷水鱼的产区均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经济、交通欠发达地区,产区与消费区及加工企业运输半径过大,养殖企业不具备初级加工设备,因此产品形态单一,80%以上以鲜活为主,而国外80%是深加工产品,而且产品多态性。加工企业与养殖生产企业是相互依存的,养殖产业稳定向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反之加工企业又有利地促进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两者不能脱节,这也是制约我国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七、产业规模小、信息不通畅

我国目前缺乏产业的龙头企业,技术水平较低,还没有实现有效的公司加农户的产业模式。至今还没有一家国际品牌的冷水鱼企业,业主资本积累不够,加之专业素质不高,对信息的采集能力弱,对企业缺乏长远规范,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国家在政策层面支持不够,技术支持与融资政策方面均未到位,没建立有关的产业信息平台,造成物流信息不通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上一页

友情链接: 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   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   鮃鲽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首页  |   产业动态  |   市场行情  |   供求信息  |   企业组织  |   交流合作  |   示范基地  |   科研团队  |   创新平台  |   数据库  |   技术支撑  |   在线视频  |  
Copyright  ®  2011  版权所有: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发街道43号 邮编:150001
请在IE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下取得最佳观赏效果。黑ICP备0600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