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基本情况介绍
基地示范区建立进展情况
首页 > 示范基地 > 正文
北京渔夫水产技术开发中心
发布时间:2011/07/18 |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 浏览次数:

3、科研状况

中心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研究队伍,基地常驻管理和工作人员80%为水产养殖专业。中心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国家863计划、农业部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多项鲟鱼科研和转化项目,其中“史氏鲟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史氏鲟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史氏鲟人工培育全雌技术研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技术基础上,中心科研人员先后攻克完成了鲟鱼性别早期鉴别及繁殖期调控技术研究、亲鱼培育营养需求研究及鲟鱼养殖暴发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其中鲟鱼性别早期鉴别及繁殖期调控技术研究于2009年3月份获得了农业部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4、科技推广状况

中心坚持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坚持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示范和推广,坚持面向渔业生产主战场,示范作用明显。

一是通过“基地+农户”模式,与当地政府一起组织实施“千户、千池、千万元”致富工程,带动山区农民利用山间冷泉水流水养殖脱贫致富。通过“中心+示范点”模式,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使鲟鱼养殖走进了千家万户,带动了全国鲟鱼养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积极参加北京市渔业协会举行的野生动物保护展览、北京市鲟鱼烹饪大赛,扩大行业影响力。

三是配合农影拍摄鲟鱼繁育技术的科教宣传片,宣传推广鲟鱼养殖繁育知识。

四是积极参加四川灾区渔业恢复重建,积极参加科技支援团,去绵阳、彭州参与科技服务,指导渔民实际生产。

五是积极以各种方式培训渔民,发放科技养殖书籍。

六是积极提供苗种向天然水域开展增殖放流,促进渔业资源增殖,社会效益显著。

5、制度建设状况

为提高中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保障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心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建立有生产制度、安全制度、劳动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科研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并不断进行完善。

6、对外合作交流情况

十多年来,中心先后接待了俄罗斯、美国、芬兰、挪威、匈牙利、日本、越南、南非、泰国、韩国及朝鲜等20多个国家的水产科技专家和国外学者500多人次,极大地促进了水产高新技术的国际合作交流。

7、经营状况

目前,中心在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下,经营状况良好,已突破千万元大关。在过去的13年时间里,中心引进西伯利亚鲟等各种鲟鱼受精卵约6000多万粒,推广各种鲟鱼苗种达5000多万尾,推广地区覆盖全国24个省区,为推动我国形成年产商品鲟鱼2万吨、产值达20亿元的鲟鱼养殖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页 下一页

友情链接: 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   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   鮃鲽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首页  |   产业动态  |   市场行情  |   供求信息  |   企业组织  |   交流合作  |   示范基地  |   科研团队  |   创新平台  |   数据库  |   技术支撑  |   在线视频  |  
Copyright  ®  2011  版权所有: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发街道43号 邮编:150001
请在IE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下取得最佳观赏效果。黑ICP备0600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