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性鱼类养殖技术
冷水性鱼类养殖工程技术
冷水性鱼类深加工技术
首页 > 技术支撑 > 正文
中国的鲟鱼养殖
发布时间:2011/06/29 |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 浏览次数:

 

中国的鲟鱼养殖                                                                                                    

孙大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鲟鱼(Acipenseriformes)属世界性保护物种[1]。我国有关鲟鱼的资源及其保护研究起步较早,始于建国初期,而开展养殖技术研究则相对较晚[2]。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的渔业科技工作者先后攻克了野生施氏鲟幼鱼的人工饲料驯化、亲鱼培育、全人工繁殖等关键技术,开发出我国第一个鲟鱼养殖品种,形成了完整的养殖技术并在全国推广[3-10];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对国外优良鲟鱼品种和先进养殖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11-15];近年来,自主培育出多个适合我国养殖的鲟鱼杂交品种[16-18];建立了养殖鲟鱼籽酱加工生产线,人工养殖的鲟鱼籽酱进入了国际市场[19]。鲟鱼养殖技术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鲟鱼养殖的兴起,强大的市场需求加速了鲟鱼养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短短十几年,鲟鱼养殖从无到有,推广到除西藏以外所有的大陆省份和直辖市。至2008年,中国的鲟鱼养殖产量达到21396万吨,占世界鲟鱼养殖总产量的83.3 %FAO资料),成为世界最大的养鲟国家。在自然资源无法继续提供高档鲟鱼籽酱产品的今天,我国每年加工出口养殖的鲟鱼籽酱稳步增加。另外,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加大了放流鲟鱼的规格和数量,提高了人工增殖保护效率[20]。我国在鲟鱼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009年世界鲟鱼大会首次在中国武汉召开。本文回顾了我国鲟鱼养殖研究的发展历史,并对现有养殖种类、养殖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等做了分析和介绍。  

一、我国鲟鱼增养殖研究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分为5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资源调查和人工繁殖试验

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鲟鱼研究的重点是针对自然资源的调查和野生亲鱼的人工繁殖。在此期间,除了对长江和黑龙江鲟鱼资源的调查外[21-23]19561957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野生施氏鲟亲鱼催产,获得人工繁殖的鱼苗,这是我国鲟鱼人工繁殖的首次成功[24]

第二阶段:增殖放流

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工作重点是对野生鲟鱼资源的增殖放流研究。在此期间,长江葛洲坝工程局在宜昌建立了中华鲟研究所,黑龙江国营农场总局在勤得利建立了施氏鲟增殖放流试验站。通过捕获野生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向天然水域放流鲟鱼苗。

第三阶段:人工养殖

1990年,湖北省水产部门第一次从美国引进匙吻鲟受精卵,在仙桃市水产研究所孵化,培育成鱼种。随后的10年间,陆续引进受精卵计100万粒[1]。培育的鱼种分别在池塘、水库和湖泊中增养殖,目前,匙吻鲟养殖已推广到10多个省市。

1990年开始,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始进行野生施氏鲟驯化养殖和活体取卵技术研究[8]1992年,首次在室内用人工饲料驯养施氏鲟幼鱼获得成功[3],并向全国推广。

1993年,大连瓦房店与俄罗斯合作建立鲟鱼养殖场,引进俄罗斯鲟和杂交鲟养殖。

1995年,北京小汤山从德国引进养殖设备和西伯利亚鲟苗种进行养殖。

199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在北京房山建立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该中心集科研、教学、生产、示范于一体,对我国鲟鱼养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养殖鲟鱼的人工繁殖和规模化生产

2002年,在房山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对养殖成熟的施氏鲟进行人工繁殖,采用活体取卵手术方法,使产后亲鱼存活并再次参加繁殖[4.7]。至今,连续10年进行全人工繁殖生产,首批繁殖的施氏鲟亲鱼已经重复产卵5次。在此期间,国内许多养殖场培育的亲鱼也陆续成熟并进行繁殖生产,除施氏鲟外,全人工繁殖的种类还包括西伯利亚鲟、小体鲟、俄罗斯鲟、杂交鲟和匙吻鲟等。目前,可进行鲟鱼全人工繁殖生产的养殖场超过20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四川、江苏、浙江、湖北、黑龙江和山东等地,鱼苗种供应已基本摆脱了对野生资源和进口的依赖。

第五阶段:养殖鲟鱼籽酱的生产和出口

随着养殖鲟亲鱼群体的不断扩大和陆续成熟,养殖目标向加工和出口鲟鱼籽酱转移。2006年,千岛湖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首次加工出口养殖的鲟鱼籽酱0.5吨,5年累计出口11.2[19]。目前,国内已有4家较大型的鲟鱼养殖企业获得了鲟鱼籽酱加工和出口许可,年生产和出口超过10吨。

下一页

友情链接: 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   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   鮃鲽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首页  |   产业动态  |   市场行情  |   供求信息  |   企业组织  |   交流合作  |   示范基地  |   科研团队  |   创新平台  |   数据库  |   技术支撑  |   在线视频  |  
Copyright  ®  2011  版权所有: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发街道43号 邮编:150001
请在IE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下取得最佳观赏效果。黑ICP备0600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