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冷水资源丰富,水量充沛,常年水温在2—20℃的冷泉有100多处,还有一些山谷型的低温小水库,表面水温最高24℃,水库底排水在20℃以下,均适合冷水鱼养殖,丰富的冷水资源为辽宁的冷水鱼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富,非常适合发展名优冷水性鱼类为主的水产养殖业。辽宁拥有14个市地,其中八个地市能进行冷水性鱼类养殖,年产量517万公斤。本溪是辽宁冷水鱼的养殖轴心区,也是主产区,占辽宁冷水鱼总产量的3/4,本溪虹鳟渔场被首批列为国家级良种场,曾为我国虹鳟鱼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及引领作用。近年来辽宁冷水渔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10个养殖品种,具有一定规模冷水鱼养殖场300余处 ,养殖面积近45万平方米,冷水性鱼类养殖已作为区域经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某些地市农民脱贫致富最为有利方式。
1、养殖规模
辽宁冷水性鱼类养殖始于1979年,本溪虹鳟养殖场是辽宁首家同时也是我国养殖虹鳟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冷水性鱼类养殖品种由过去的道氏虹鳟1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10多个品种, 350个养殖专业户。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本溪、辽阳、沈阳、抚顺、丹东、大连、鞍山、阜新、锦州,养殖品种有虹鳟鱼、金鳟鱼、三文鱼、鲟鱼、细鳞、哲罗、七彩鲑、白点鲑、山女鳟等,在我省形成了以本溪虹鳟鱼良种场、绍文特种鱼养殖场、大连勇新鲟鱼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带动个体户联户经营等方式,拉动全省冷水性鱼类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从亲鱼培育到商品鱼养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2.养殖方式及经济效益
辽宁省现有养殖面积近45万平方米,资源主要来自地下涌泉、河水、低温水库底排水,开发利用冷水资源100余处,年养殖产量517万公斤,其中鳟鱼产量占4/5,鲟鱼占1/10, 鲑鱼1/20。养殖方式有水库网箱、海水网箱、联排水泥池、低温水库散放等多种养殖方式,均取得理想的效果。
目前全省每年可生产虹鳟鱼和金鳟鱼发眼卵500多万粒,繁育苗种400万尾,商品鱼437多万公斤,鲟鱼产量61.5万公斤,鲑鱼19万公斤,产值1.45亿元。随着冷水性鱼类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涌现了一批产业化养殖重点区域、养殖致富能手,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新途径。
3.冷水性鱼类在养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生产量和效益出现反差
近些年冷水鱼产量大幅度提高,销售市场却没有同步扩大,没有打开剩余市场,曾一度出现了产品滞销,特别是大多数养殖户的商品鱼上市时间集中,许多养殖户因急于出售大打价格战。据调查,就虹鳟鱼而言售价从1990年的40元/公斤跌至2000年的最低价14元/公斤。利润也由20元/公斤左右跌至2元/公斤左右。这些年尽管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产值和利润总额也有所增加,但单位面积的生产量、人均收益没有明显提高。随着商品鱼价格下降,养殖成本逐年增加,导致许多养殖户没有利润可言甚至出现亏损现象,市场滞销和养殖户的收入下降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3.2水源的利用率偏低
目前已经利用的冷泉水占总量的60%左右,尚有40%的资源未被利用。单位水面的生产不足5.0千克/m2,低于集约式养鳟的正常水平。
3.3品种老化
由于品种的老化因素致使鱼的品质下降,优良性状不明显,出现了生长缓慢的现象,部分2龄鱼体重不足500克;此外,管理粗放、池水交换不合理、饵料质量差、营养配比不科学、给饵不足等原因
,导致鱼的肥满度差、肉质松懈、口感欠佳、品质下降。
3.4疾病防控系统尚需完善
目前为止,发现冷水鱼的主要疾病有由细菌引起的烂鳃病、肠炎病、烂尾病、弧菌病等;由寄生虫引起的车轮虫病、小瓜虫病等,尤以弧菌病和小瓜虫病危害最大。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交叉感染现象。为防止疾病蔓延,切断病源,要及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防控,对疫区进行封锁。
4.未来发展方向
4.1生产潜力估算
辽宁省的冷水性鱼类养殖之所以能迅速发展,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冷水资源丰富;二是地方政府比较重视,如本溪市将冷水鱼养殖列为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三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得到了实惠,积极性很高,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养殖经验;四是拥有了比较固定的市场。目前而言其发展还是有很大潜力的。首先是还有近40%的冷泉水资源未被开发,已经利用的水域面积其单位面积产量(4.5kg/ m2)还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另外,在低温型水库中利用网箱或围栏投入大规格鱼种养商品鱼,其效果非常好,我们已经在关门山水库、观音阁水库进行这一方面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在库中饲养具有投入低、生长迅速、产品质量高等特点,如能解决饵料生物与捕捞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这将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生产方式。
4.2 对策和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追求高档次、高质量的食品已经成为必然,我省冷水性鱼类品种具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和优良品质而且无污染,会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前景看好,冷水鱼养殖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下面就养鳟发展方向及策略阐述如下:
确定总体思路 四季生产、鲜活上市、全年供应,推进品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生态型转变,向“三高”(高品质、高效益、高产出)和“四化”(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注重市场经济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养殖,思想上要由单纯追求产量指标转到提高产量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上来,立足于优质、高产、高效,使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得到实惠。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重点应该放在对现有资源的挖潜、增产、增收上,提高水体的利用率、提高单产水平。对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要适度开发,循序渐进,逐步发展,避免一哄而上。
强化服务体系 针对部分养殖湖经营规模小、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的特点,辽宁省在不同区域相继成立了10个渔业合作社,以养殖大户为骨干,以增产增收为目的,向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强化服务体系,为养殖户作好产前规划设计、产中技术和物料服务、产后的销售服务。充分发挥渔业协会的作用,采取必要的措施,稳定产品价格,避免无序的竞争。要努力拓展国外销售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搞好鱼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效益。
防止品种老化 注重品种的更新换代、名优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及新技术的应用。虹鳟品系老化问题必须引起重视,用于繁育的亲鱼必须经过严格挑选,选择体形正、色泽纯、生长迅速的优质鱼作为亲鱼,以获取优良后代。大力推广生长快、受市场欢迎、效益突出的优质品种,如金鳟、山女鳟、大西洋鳟等冷水鱼养殖品种。同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今年以在绍文特种鱼场引进哲罗鱼鱼卵10万粒。这些新品种的养殖和新技术的应用将为养殖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养殖的管理水平,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以提高产量产值、降低生产成本为主,要根据虹鳟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给予合理的饵料配方和投喂量,水产科技人员要深入生产一线,及时发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养殖水平,促进冷水鱼养殖健康、迅速、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