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以大规格大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SD1(6kg/m3)、SD2(9kg/m3)、SD3(12kg/m3)、SD4(15kg/m3)四个养殖密度对大规格大杂交鲟鱼种(初始体重约243g/尾)摄食、生长发育、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肌肉组分的影响,经70天的养殖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1、养殖密度对大杂交鲟的行为有影响,低密度鱼集群性较低,大部分鱼都在水体底层活动,体色较浅;高密度组相互碰撞与避让频率高,体色较深。密度对大杂交鲟肥满度影响差异不显著,SD2组(9kg/m3)具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随着密度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下降;过高的养殖密度不仅不利于鱼体健康并且造成饲料浪费,增加了养殖成本。
2、在不同的养殖密度下,大杂交鲟血液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随养殖密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在高密度组红细胞又显著下降;白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推测可能是由于密度效应对大杂交鲟造成低氧胁迫,促使鱼体产生更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携氧能力来抵抗密度胁迫。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大杂交鲟葡萄糖和总胆固醇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但是最终总蛋白浓度在各密度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血糖浓度降低,可能是由于鱼机体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抵抗胁迫,而这可促进葡萄糖和胆固醇的分解。因此,我们得出结论高密度对鱼体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3、大杂交鲟肌肉组分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密度升高显著降低,而灰分和水分显著升高。随着密度的升高无机物质的含量升高,有机物质含量有所下降,说明鱼体在面临拥挤胁迫时动用大量消耗体内能量的有机物质,先通过消耗脂肪提供能量,粗脂肪变化很明显;由于鱼体很少或几乎不消耗体内储存的蛋白质,因此粗蛋白含量的变化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