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项目重要进展 > 正文
西伯利亚鲟幼鱼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及生理机制
发布时间:2013/08/05 | 发布人: | 浏览次数:

2011-2013年,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研究了西伯利亚鲟鱼(Acipenser baerii)幼鱼(平均初始体重19.48±0.1g),饥饿和恢复投喂不同时间的补偿生长的状况。通过研究饥饿及恢复投喂对西伯利亚鲟鱼的生长指标、血液指标、体组分和消化酶的影响,探讨西伯利亚鲟鱼在饥饿胁迫下的适应性对策及其补偿生长机制,结果如下:

1. 饥饿后,西伯利亚鲟鱼的体长、体重、肝重、肥满度和特定生长率均下降,其体重、肝重、肥满度和特定生长率对饥饿的反应比较敏感。恢复投喂之后,各饥饿处理组体重升高,但是与西伯利亚鲟鱼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生长指标与西伯利亚鲟鱼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恢复投喂之后,西伯利亚鲟鱼处理组的生长速度要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对照组,并且处理组的摄食率变化比较明显。

2. 饥饿后,西伯利亚鲟鱼血液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显著下降,而白细胞数目却升高,恢复投喂后,西伯利亚鲟鱼血液生理指标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水平。饥饿后,西伯利亚鲟鱼体内血糖的含量下降,开始饥饿时,血糖下降较为明显,随着饥饿时间的增加血糖含量下降程度趋于缓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下降,而血液总蛋白的含量变化不显著。恢复投喂后,血液中的各指标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水平。

3. 饥饿后,西伯利亚鲟鱼体内的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下降,而西伯利亚鲟鱼体内的水分含量和灰分的含量有所上升,在恢复投喂之后,西伯利亚鲟鱼体内的各体组分除了肌糖原外都恢复到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水平。肝脏是西伯利亚鲟鱼体内储存能量的器官,在饥饿时,西伯利亚鲟鱼首先利用体内的糖类作为营养物质,其次是利用脂肪。

4. 饥饿后,西伯利亚鲟鱼体内的消化道内的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的活性均下降,并且饥饿初期下降较快,后趋于平缓。淀粉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脂肪酶活性先降低然后升高。恢复投喂之后,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都有所升高;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的活性有所升高,恢复到与西伯利亚鲟鱼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水平。西伯利亚鲟鱼体内不同消化酶的活性分布规律:淀粉酶的活性,肠中最高,其次是胃,而肝胰脏中最低;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的活性,在胃中最高,肠中稍低,肝脏中最低;脂肪酶的活性,肠中最高,胃中次之,肝胰脏中最低。

友情链接: 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   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   鮃鲽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首页  |   产业动态  |   市场行情  |   供求信息  |   企业组织  |   交流合作  |   示范基地  |   科研团队  |   创新平台  |   数据库  |   技术支撑  |   在线视频  |  
Copyright  ®  2011  版权所有: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发街道43号 邮编:150001
请在IE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下取得最佳观赏效果。黑ICP备0600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