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所在甘肃省景泰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7月3日,黑龙江所副所长石连玉研究员、科研处处长梁利群研究员和耐盐碱鱼类育种专家徐伟研究员一行3人远赴甘肃省景泰县开展科技援甘工作,并向当地政府无偿赠送了优质耐盐碱鱼类大鳞鲃和冷水性鱼类亚东鲑苗种共计4万尾,并以此拉开了黑龙江所在景泰县实施科技扶贫系列援助行动的序幕。景泰县县委常委陈其勇、副县长吴文化(黑龙江所挂职干部)等县领导出席了赠送仪式。

黑龙江所本次向景泰县赠送的大鳞鲃是2003年首次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的名贵大型经济鱼类,是最适宜景泰县有效开发利用其大面积盐碱水域资源的鱼类优良品种。该品种历经黑龙江所科技人员十几年的研发选育,已能够在盐度10‰、碱度30mmol/L的水体中生存,并且表现出耐盐碱、食性广、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等优良性状,该鱼商品规格一般体重可达3~4kg,市场价位也可达到40元/公斤。大鳞鲃落户景泰,不仅推动当地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实现“以渔治碱”的战略发展目标,而且还会大大加快当地脱贫致富的步伐。

黑龙江所专家在实地考察调研中发现,景泰县域内尚有冷水资源可用。因此也赠送了优质冷水鱼类--亚东鲑苗种万尾。该鱼是鲑科鱼类中重要的商业养殖品种之一,国内仅分布在西藏亚东地区,当地称之为“花点鱼”,其体色鲜艳美丽、肉质鲜美、无肌间刺。目前,黑龙江所在该鱼的研究方面已建立起包括人工繁育、苗种驯化和成鱼养殖等完备的成套技术。通过养殖亚东鲑,可进一步开发该县的冷水资源,改变水产养殖结构,以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据了解,黑龙江所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的部署要求,于今年6月派出专家团队到甘肃省景泰县调研,实地考察景泰县境内的盐碱水域和冷水资源。同月,景泰县派出考察组到黑龙江所,先后赴渤海冷水性鱼试验站和呼兰水产试验场,考察了温水性鱼类、耐盐碱鱼类和冷水性鱼类的种质资源保护、遗传育种和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并与黑龙江所签订了《渔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黑龙江所承诺首期向景泰县赠送大鳞鲃苗种3万尾,亚东鲑1万尾,随后还将陆续引送雅罗鱼、卡拉白鱼等优良耐盐碱鱼类,鲟鱼、鲑鳟鱼等名优冷水性鱼类养殖品种及配套技术,为景泰县渔业整体推进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本次活动是落实双方签订的《渔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协议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的一个标志。赠送仪式结束后,石连玉副所长一行实地考察了景泰县的渔业发展状况。双方还就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盐碱渔业、帮助景泰县培养水产养殖、渔业管理等各类专业型技术人才等细节工作进行了商讨,对下一步具体工作的落实进行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