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盐碱水域养殖品种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张瑞等人开展的 “环境因子对中华绒螯蟹牛奶病防控的影响” 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control of milky disease in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发表于JCR 1区期刊《Aquaculture》。
河蟹牛奶病是由 “二尖梅奇酵母” 真菌感染引发的养殖疾病,具有高传染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自 2018 年在辽宁盘锦首次发现以来,东北地区河蟹养殖中的牛奶病连年频发,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东北河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因子是影响病原体与宿主平衡共存关系的重要因素,对疾病防控具有重要作用。该团队通过监测不同养殖条件下受病原感染河蟹的存活率,结合肝胰腺组织切片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及细菌与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等技术手段,探究了温度、pH 值、碱度等环境因子对河蟹牛奶病防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可有效降低牛奶病导致的死亡率,并延缓发病进程。同时,研究获得了具有 “抗病” 特征的河蟹个体,这些个体表现出更高的免疫能力,且肝胰腺中的病原体含量显著降低,为认识 “抗病蟹” 的机体特征提供了新视角。此外,碱性 pH 值、碱度等条件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重新评估受感染河蟹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对于疾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研究为制定河蟹牛奶病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1 病原回感河蟹的免疫酶与肝胰腺组织切片

图2 养殖温度对感染蟹存活率及肝胰腺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