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水专项——“松花江珍稀鱼类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针对不同生态习性鱼类的特定产卵场环境,研究鱼类重要栖息地受损现状及影响因素对其作用机制。根据任务需要,2017年初步选定松花江一级支流梧桐河为鱼类栖息地修复对象,利用水生植物重建鱼类栖息地技术方案初见成效。
历史上梧桐河是松花江流域重要的鱼类栖息地和产卵场。全长184.1公里,流域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源头来自邵家店北沟,水系较为发达,主要支流有小梧桐河、西梧桐河、老梧桐河等。上世纪八十年代梧桐河渔业资源较为丰富,有鲤、鲫、鲶、细鳞、哲罗鲑、鳇鱼、大麻哈、狗鱼、光泽黄颡鱼等40余种土著经济鱼类。为了便于农田的灌溉,1977年建立了小山亮子渠首枢纽工程,鱼类洄游通道受到阻隔,导致渔业资源急剧衰退,近几十年来再没有发现鳇鱼、大麻哈鱼等大型土著鱼类,种类数量减少、群体呈小型化。近年来,由于水稻田灌溉用水和排放含有农药的稻田用水直接排入梧桐河内,导致在5-7月水位极低,环境污染加剧,大面积消落带裸露,无任何植物或可用于鱼类栖息的物体,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功能伤逝殆尽。
为修复梧桐河鱼类栖息地功能,2017年5月至7月间,课题主持人马波研究员带领带团队多次深入梧桐河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工作,李雷博士等人在此坚持了60余天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初步查明了梧桐河渔业资源现状及栖息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修复鱼类产卵场,采用人工鱼巢设置技术,利用当地取材方便的榆树、柳树等材料,架设人工鱼槽近千平方米,监测结果发现少量鱼苗,但未发现亲鱼和鱼卵。为解决这一问题,纪锋研究员6-7月先后多次进行实地考察,提出了利用水生植物进行鱼类栖息地重建方案,筛选出当地优势种黑三棱、花叶香蒲、日本苇三种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交叉组合排列的种植方式,选择河湾、缓流、避风地点种植700平方米水生植物栖息带。种植的第三天,惊奇的发现亲鱼和大量鱼卵,鱼卵主要浮着在黑三棱上,每平方米多则可达2000-3000粒,第六天发现大量鱼苗在此栖息,体态健壮。
根据水生植物可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有效分解与利用,并由此形成许多条食物链,构成纵横交错的食物网生态系统原理,可推断利用水生植物进行鱼类栖息地重建方案,不仅可为鱼类提供避难所,产卵场,同时也可营造最适合的索饵场,此次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栖息地重建初见成效,为未来我国江河、湖泊鱼类栖息地重建提供了一项最佳技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