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鲟鱼的良种选育问题
鲟鱼属大型、高寿、性成熟晚的鱼类。目前我国主养施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等的成熟时间均在7年以上,加之养殖历史短,生产企业的亲鱼贮备量小、分散,尽管建立了几个不同级别的原、良种场,但养殖品种的系统选育工作实际上处于空白状态。有亲鱼的场家都搞繁殖生产和鱼苗销售,特别是一些引进种本身就是杂交来的,遗传背景不清,有什么种类成熟就生产什么鱼苗,随意杂交的情况非常普遍。长此以往,势必导致种质退化、生产性能下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尽快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规范现有原、良种场的技术管理,查清亲鱼和后备亲鱼的遗传背景,建立亲鱼档案,逐步开展系统选育工作;
2、原、良种场定期补充主养鲟鱼原种,扩大亲鱼群体,实现有选择的繁殖生产,有计划地扩大生产能力,保证良种供应;
3、建立苗种市场准入制度,禁止没有资质的场家生产和销售鲟鱼苗种。
(二)鲟鱼全雌养殖技术
鲟鱼的全雌养殖是应生产鲟鱼籽酱的发展趋势而开展的研究活动,也是世界鲟鱼养殖研究的热点。全雌养殖可以通过全雌鱼苗培育和雌雄早期鉴别方法来实现。全雌鱼苗培育主要有2种方法,一是先行雌核发育,再经外源激素诱导生产伪雄鱼,伪雄鱼与正常雌交配产生的后代,理论上都是雌性;二是在鱼苗性分化早期用外源雌激素直接诱导。鱼类的雌雄早期鉴别方法也很多,包括组织学方法、激素测定方法、超声波方法、特异性蛋白测定法等。我们在外源激素诱导、组织学鉴别和卵黄蛋白原免疫鉴别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鲟鱼性别的早期鉴别还没有一项适用于规模生产的成熟技术。
(三)放牧式养殖的品种问题
国内外养殖的实践已经证明,鲟鱼大水面放牧式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特别是在“三北”和西南地区的大中型水库,是生产接近自然的鲟鱼产品的理想途径。在众多鲟鱼中,匙吻鲟是唯一与“四大家鱼”中的鳙鱼相似、以浮游动物为食的种类,应该是北方大水面放养的最佳选择。我国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即引进了匙吻鲟,由于群体数量少,苗种价格较高,以及其它种种原因,没有在大水面中规模投放,而是主要养在池塘中,有的甚至放在流水池塘或网箱中用人工饲料驯化养殖,养殖规模受到明显的限制,效果不佳。发展鲟鱼的放牧式养殖,需要扩大我国匙吻亲鱼群体,增加繁殖生产能力,不能只依赖进口鱼苗。同时要加强规模化放养的研究工作。
(四)北方池塘鲟鱼越冬技术
止水池塘单季养殖施氏鲟商品鱼已经在黑龙江省取得成功,但距规模化生产还有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最突出的是鱼种的越冬问题。鲟鱼虽为北方的鱼类,冰下越冬不是问题,但其毕竟多为河道型种类,耗氧水平较常规养殖鱼类高得多[25,26],对规模生产下的越冬条件会有特殊要求,如水质、溶氧、越冬鱼种规格、越冬鱼池载量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和技术标准的充分量化,是发展北方止水池塘鲟鱼养殖的前提,有大量研究工作要做。
(五)行业自律和贸易秩序问题
我国的鲟鱼养殖产业发展速度是空前的,但由于养殖分散、技术粗放、集约化程度快速提高等原因,养殖水体的内、外污染加重,加之鲟鱼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爆发性疾病发生频率增加。生产者有病急乱用药、禁药不禁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药物残留隐患。这对产业的发展可能是致命的,我国其它水产品养殖产业因此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实例并不少见,行业自律至关重要。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养鲟国家,也将成为鲟鱼籽酱生产和出口的大国,这一点已经引起国际鱼籽酱生产商和鲟鱼贸易组织的高度关注。而我们目前仍是以企业分散生产和交易的方式行走,取得许可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单打独斗。势必潜在着两大隐患,一是鱼籽酱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限制或贸易纠纷;二是国内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恶性压价、无序竞争。不论哪种情况发生,都将重创我们的鲟鱼养殖产业。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希望:能尽快成立一个由政府引导、由企业(养殖、加工和出口)、科研和质量认定机构组成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鲟鱼行业协会。对内,从政府政策法规、科研(标准)技术、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保护引导企业,规范生产,保证产业自律;对外,形成一个在国际市场上有话语权、有影响力、有诚信的组织,切实保证新兴的鲟鱼养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