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鱼苗暂养
(一) 暂养池
刚孵化出的鱼苗有5~7天不吃食物,属内源性营养期,这段时间的培育称为暂养。一般的情况下,暂养池可以使用玻璃钢或水泥池,尽是采用直径为1.5~2米的圆形池,水深30~40厘米。玻璃钢池内壁较光滑,直接可以使用。水泥池应该在池底部铺上磁砖,如有条件,池壁也可以铺上磁砖,以减少因鱼池粗糙对鱼苗产生的损伤。
(二) 水质及暂养密度
暂养鱼苗用水必须符合要求,最好是高溶氧的水,刚孵化出的鱼苗可以放在有微流水和充气条件的玻璃钢池中高密度暂养,暂养密度可控制在3万尾/立方米左右。
二、 鱼苗开口
习惯上,把鱼苗第一次摄取外源食物称为鱼苗开口。鱼苗的开口主要有二种方式,一是使用动物性饵料投喂(活饵开口),另一种是直接使用人工配合饲料直接投喂(饲料开口)。生产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培育目标,选择合适的开口方法。
1.活饵开口: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培育鲟鱼苗采取先用活饵喂养一段时间,使鱼苗具备了一定体力和抗饥饿能力后,再用配合饲料进行驯化的方式。使用的活饵有水蚯蚓、水蚤、卤虫等。初期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100%,随着鱼苗体质的增强和规格的增大,投喂量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开口后期可降低到40~50%。也可以采取混合投喂活饵的方式,如在鱼苗开口初期用适口的水蚤或卤虫投喂,进行4~5天再改用水蚯蚓投喂。这样的投喂方式可以互补鱼苗因摄取单一活饵造成的营养成分的不足,鱼苗不仅生长速度快,存活率及健壮鱼苗的比率也较高。活饵的日投喂次数与鱼苗的规格与体质相关。鱼苗规格越小,体质越弱,投喂的次数越多。鱼苗开口初期2~3h/次,随鱼苗的增长,投喂次数可适当地逐步减少。而且不同龄的鲟鱼是全昼夜摄食的,因此也必须规定夜间进行投喂。
在较大规模生产中,多采用水蚯蚓开口的方法。投喂前,将水蚯蚓在清水中存养一段时间,待水蚯蚓的颜色变成鲜红、肠内的污物完全排出后,用菜刀剁碎,泼入池中投喂。活饵喂养鱼苗至一定规格后,再用配合饲料驯化。此种方法的优点是:鱼苗开口率较高,成活率高,前期生长速度较快,鱼苗体质健壮,摄食旺盛,规格较整齐,并对环境变化有一定的抗御能力。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还要经过一次转口驯化。
2.饲料开口:在鱼苗第一次开口摄食时,即直接用配合饲料投喂。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培育的鱼苗可以一直以人工配合饲料为食,不需再次驯化。即减少了活饵成本,也解决了一些地方苗种培育期内是得不到活饵料供应的问题。主要缺点是:开口率和成活率较低,鱼苗规格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鱼苗在整个过程中,摄取极少量的饲料,仅能维持其生命活动的基础需要,基本不长,体质很弱。另外,这种开口方法对饲料的营养和适口性要求很高,管理的难度也比较大。需要不断清理养殖容器内的残饵,以保证水质,不断地将大小分开,以保证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