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动态
在2008年“5.12”大地震之前,成都市周边有两个主要的冷水性鱼类养殖区域:都江堰市虹口乡和彭州市小鱼洞乡。上述两个区域通过吸引外来的公司,根据当地地形和冷水水源,建设标准的流水鱼场,养殖无公害的鲑鳟鱼和鲟鱼,为当地的农民作好模范带头作用,陆续依托冷水鱼养殖模式,沿河开展养殖、观光和餐饮一体的休闲渔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在地震发生后,几乎将这两个区域内的流水鱼场和农家乐破坏殆尽,严重的影响了当地冷水性鱼类的发展。
通过近三年的发展,上述两个区域的冷水性鱼类发展已陆续恢复,但并未达到地震之前的水平。在原区域内的几家大规模的养殖公司,如通威(成都)三文鱼有限公司和彭州涌泉冷水渔业有限公司,均已搬离原区域,将流水养殖场安置在四川其它具备冷水水源的地区内,诸如凉山州地区、雅安市和广汉市等。
根据我省冷水资源的分布及各地交通、人文条件,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循序渐近,分步实施,利用多种冷水资源类型,构成多种冷水鱼养殖模式,有计划地发展冷水鱼商品鱼生产及配套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现有冷水鱼苗种繁育基地及商品鱼生产基地的规模,提高其生产能力。
在成都西部的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等地区重点建设一批以流水饲养冷水鱼模式为主的鲑鳟鱼、鲟鱼成鱼生产基地,由龙头企业为带动型的生产基地构成以龙门山脉为轴线的冷水鱼产业经济带。
在雅安、三州等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冷水资源,包括水库底层水和冬季江河湖库发展以集约化饲养为模式的土著鱼类生产基地,并利用冬季江河湖泊自然水域进行季节性冷水鱼生产。鼓励农民利用小溪、河沟、小溶泉等冷水资源,建立养殖小区,进行零星饲养冷水鱼,发展庭院养殖。
由于冷水鱼基地大多地处旅游风景区,因此可有序地发展休闲渔业,使冷水鱼与旅游休闲有机地结合。同时,在中心城镇及冷水鱼商品养殖集中地区建设冷水鱼成品批发市场、成品加工厂及冷水鱼专用饲料厂,延伸并完善冷水鱼产业链。积极开拓国内或国际市场,在冷水鱼消费量较集中的中心城市建立较完整的冷水鱼成品销售网络。
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在广元市白龙湖库区,陆续有一些网箱养殖户开始尝试养殖鲟鱼,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2009年网箱养殖的鲟鱼面积数倍的扩大,最终导致出现鲟鱼单一品种的暴发性鱼病,在库区内养殖的鲟鱼品种,除外国进口的苗种损失小,国内繁育的苗种几乎损失殆尽,对于近几年在库区内形成的网箱养鲟产生了一个毁灭性打击,直到2010年下半年,终于又有网箱养殖户开始养殖鲟鱼,虽然养殖的数量远远小于前几年的,目前初步估计不超过8万尾鲟鱼苗种,但养殖的效果良好,几乎未出现鱼病,2011年1月初已开始销售体重约1.2斤的商品鲟鱼。养殖的品种主要来源于彭州市境内的四川润兆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成都日兴鲟鱼科技有限公司繁育的杂交鲟、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