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性鱼类养殖技术
冷水性鱼类养殖工程技术
冷水性鱼类深加工技术
首页 > 技术支撑 > 冷水性鱼类养殖技术
中国的鲟鱼养殖
发布时间:2011/06/29 |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 浏览次数:

 

三、        养殖现状  

(一)  鲟鱼养殖苗种来源  

  我国鲟鱼养殖所用的苗种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捕捞黑龙江野生亲鱼,通过人工催产、取卵、授精、孵化获得;二是从国外进口受精卵,通过人工孵化获得;三是通过养殖成熟亲鱼的人工繁殖获得。

19982008年,三种来源所提供的鱼苗比例(图1),随着养殖的深入和进口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着变化,表现出从下特点:(12000年以后,养殖用苗总量基本都波动在2500万尾左右;(22004年以前,黑龙江野生鲟鱼苗占比例最大;一直是养殖的主体;(32002年以前,养殖用鱼苗完全是野生和进口鱼苗,2003年以后,养殖成熟亲鱼繁殖的鱼苗开始进入养殖市场,逐步取代了进口和野生鱼苗,2006年,人工繁殖的鱼苗约占养殖用苗的50%,目前约占85%左右。

     

   注:此图根据国内主要繁殖场及进口单位资料统计、推算绘制,仅供参考。  

   

(二)人工繁殖的主要技术方法  

我国养殖鲟鱼的人工催产主要采用的是LRH-A。在没有人工养殖之前,我国的野生鲟鱼的取卵完全采用杀鱼方式。上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养殖亲鱼的人工繁殖,在进行幼鱼人工驯养的同时,我们即开始对活体取卵手术技术进行研究。1994年,以野生亲鱼为试验材料取得突破[ ]2002年,在养殖鲟鱼第一次成熟和人工繁殖操作中成功地使用了活取卵手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目前可根据亲鱼的具体情况,选用输卵管切割和剖腹2种技术方法,手术成功率可达100%。从2002年首次人工繁殖至今,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和杂交鲟等主要养殖种类都实现了重复产卵。其中施氏鲟间隔1年产卵一次,最多的已经重复产卵5次;西伯利亚鲟每年产卵,最多的已经重复产卵6次。  

(三)苗种驯养方式  

  施氏鲟是我国鲟鱼养殖的主要种类,使野生幼鱼接受配合饲料是开展养殖的基本条件。1992年,的首次在试验室内驯养成功后[3],在北方的几个省进行小规模试验,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驯养技术。至1998年,规模化驯养成活率达到62%以上,这种方法也在其它鲟鱼的苗种培育中使用:  

  1、生物饵料和人工饲料交替投喂法:鱼苗开始转为外源营养,先用鲜活的水蚤和水丝蚓投喂1周左右,再由活饵和配合饲料交替,逐步过渡到完全投喂配合饲料。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不易接受人工饲料的野生种类,如鳇鱼、鳇鲟杂交种、施氏鲟等。

  2、配合饲料直接投喂法:鱼苗开始转为外源营养时,直接用适口的人工饲料投喂。这种方法适用于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小体鲟等。

(四)商品鱼生产  

1、        养殖地区:国内大陆省、直辖市几乎都有鲟鱼养殖。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在北京、河北、山东、广东、浙江、四川、福建和湖北。南方地区商品鲟养殖以施氏鲟和黑龙江的鲟鳇杂交种为主,北方地区以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种为主。

2、        生产方式:由于鲟鱼喜低温、高耗氧、高窒息点的特殊性质,目前鲟鱼的生产方式以流水、微流水池塘和网箱养殖为主,采用土塘止水养殖方式的很少。为适应鲟鱼籽酱的生产,大水面放牧式养殖已在一些北方地区开始试验,但由于苗种来源的限制,投放以价值较低的小体鲟为主,试验规模尚小。

3、   养殖产量:我国鲟鱼养殖从1999年开始有产量,至2008年商品鱼产量达2.1万吨以上(图2)。      

        

上一页 下一页

友情链接: 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   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   鮃鲽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首页  |   产业动态  |   市场行情  |   供求信息  |   企业组织  |   交流合作  |   示范基地  |   科研团队  |   创新平台  |   数据库  |   技术支撑  |   在线视频  |  
Copyright  ®  2011  版权所有: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发街道43号 邮编:150001
请在IE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下取得最佳观赏效果。黑ICP备0600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