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不同水系分布的雅罗鱼至少有6个种或亚种,其中海水型1个,盐碱型1个,其它为淡水型。从雅罗鱼的分布水域来看,该物种对环境具有极强的耐受力和适应力,利用分子标记对这些种群进行遗传组成和结构分析,有助于阐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及可能的进化历程,这对深入挖掘鱼类耐盐碱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海水型雅罗鱼在表观形态特征上已经与淡水型和盐碱型雅罗鱼有了明显的分化,而淡水型和盐碱型形态特征差异不明显,不易区分。因此,前期我们利用了18对微卫星引物对这两个类型的雅罗鱼野生群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类群已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个体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显示,盐碱型所有个体聚为一簇,淡水型所有个体聚为另一簇。此外,我们自制了雅罗鱼的微卫星标记,并进行了线粒体序列Cytb和D-loop的测定工作,得到了与微卫星相似的系统进化结果。
分析表明,由于长期地理隔离和生存环境的选择,生长在新疆的高体雅罗鱼(圆腹雅罗鱼)、贝加尔雅罗鱼和准格尔雅罗鱼(新疆雅罗鱼)与生长在东北地区的几种雅罗鱼产生了较大的遗传距离,瓦氏雅罗鱼的不同地理种群(松花江种群,乌苏里江种群,达里湖种群)在DNA水平上产生了一定的差异,遗传基础发生改变,这也为后续耐碱候选基因筛选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和理论基础。
W:乌苏里江群体;D:达里湖群体(基于微卫星序列的聚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