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个月以来党办在党员微信群连续开展了“每周一案,以案为鉴”的警示教育活动。本人自觉学习了相关警示教育材料。通过警示教育的学习,我深有感悟。在此主要谈及一个案例。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尤其是一名基层科研人员,本人感触颇深的还是所推送的典型案例——《天大教授被自己学生写123页材料举报学术造假,官方:已开除》,毕竟这是自己所熟知的领域。网络浏览发现针对该教授的一份长达123页的举报材料在网络流传。该材料内容为原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吕翔实名举报研究生导师张裕卿及其女儿学术造假。天大相关学院成立专门调查组,经调查初步查证,认定张裕卿教授学术不端行为属实。目前,天津大学已解除与张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关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联想到近两年相关学术不端事件的不断报出,可见学术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的存在甚至盛行。不可否认的是,个别教师或科研人员身上的学术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学者和学术的形象,影响十分恶劣。学风建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讨论热烈。
当下不同管理层面都对学术作风建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有关部门在制度建设、教育引导、监督惩戒等方面加大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力度。但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当下所报出的学风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这种报出往往是基于利益相关方斗争的结果,但要根治学术不端或许还任重而道远。
个人觉得要根治学术不端就得标本兼治。治本就是要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效益、轻长期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急功近利和学术不端行为。科学有效的评价,有利于提升科研质量,优化科研资源配置,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则会助长急功近利、助长学术不正之风,助长学术不端行为。优秀成果不是逼出来的,对于大部分科学研究来说,是要靠日积月累,靠厚积薄发。
此外,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向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荣誉。记得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一无是处”。应当具有“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专注精神。知识分子除了具有独立的意志和自由的灵魂之外,还应具有知性和道德的自主性,更应有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
这就是本人从有关案例中的一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