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所承担的“抗病镜鲤新品种选育”项目将“组学”引入抗病品种选育,建立了一套新的抗病鱼类品种选育技术方法,并成功将鱼类抗病选育品种--抗病镜鲤选育至F3代。
“抗病镜鲤新品种选育”项目组自2004年开始,针对鲤鱼网箱集约化养殖出现的大规模死亡现象,采用分子辅助育种手段,利用群体有益遗传变异开展抗病鲤鱼新品种选育工作。历经12年的科技攻关,项目组利用PCR序列比对法和电镜病毒捕获法,结合病状特征和病原流行病学,确诊导致镜鲤等爆发性死亡的病原为锦鲤疱疹病毒(CyHV-3)。通过深度测序,获得了在抗病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及信号通路,完成了鲤免疫相关基因挖掘与SNP提取、抗病性状QTL定位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抗病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标记,锁定抗病性状主要位于镜鲤7个连锁群上。目前抗病镜鲤已选育到F3代,平均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51.3%,形成鲤抗CyHV-3的F3核心选育系1个,保存抗病核心育种群体5000尾。
10月10日,“抗病镜鲤新品种选育”项目通过了农业部渔业局组织的专家组现场验收。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院长常亚青、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于翔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建议下一步应扩大繁殖规模及养殖区域,进一步提高筛选标记准确性,并运用到其他鲤鱼品种中,从而充分验证选育镜鲤的抗病性的同时,全面提升鲤对CyHV-3感染的成活率。验收会议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与质量监管处处长王雪光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