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今天是: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动态中心 科研动态 正文
科研动态

黑龙江所取得额尔齐斯河鱼类调查阶段性重要进展

日期:2019-12-28 18:27 作者:马波 来源:渔业资源研究室 字体大小[  ]

黑龙所承担的于2019年正式启动的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西北地区重点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项目的子课题“新疆额尔齐斯河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项目取得年度阶段性重要进展。

在专项首席王玉梅研究员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以渔业资源研究室主任马波研究员为队长的“额尔齐斯河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科考队,分别于5月8日-6月1日、7月6日-8月1日、8月24日-11月2日3次赴阿勒泰地区,总历时121天,行程近3万公里,圆满完成在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全年调查任务。

科考队在额尔齐斯河干流源头的可可托海至下游185团,支流的卡依尔特河、喀拉额尔齐斯河、克兰河、布尔津河、哈巴河、别列则克河及喀纳斯湖等水域共布设了22个调查站点,通过现场定位地理信息、测定水质理化指标、采集浮游生物、采捕鱼类标本,重点对鱼类种类、地理分布、群落结构、资源数量、濒危鱼类、栖息地生境特征等进行了调查监测,对渔获物进行形态学测量、生物学鉴定、分子信息采集和统计,并收集保存了部分珍稀濒危物种活体资源。

科考队本年调查共采捕到土著鱼类22种,外来鱼类8种,总样本数约5000尾。其中,在额尔齐斯河下游采集到鲟科鱼类1尾,通过鉴别,初步判定为野生小体鲟,这一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保护意义;采捕到东方欧鳊和湖拟鲤自然杂交种,分子鉴定显示东方欧鳊为母本,湖拟鲤为父本,证明两者的产卵场和繁殖时期是相互重叠的;发现银鲫群体中存在高背和低背两种形态类型,并各自独有线粒体DNA单倍型谱系,高背型的生长性能为低背型的1.3-1.7倍,具有优越的开发利用前景。采捕到近年来额尔齐斯河罕见的重达8.5kg的野生鲤鱼,可作为潜在的重要鱼类育种材料。发现外来物种2种——鰕琥鱼和鲶,收集保存细鳞鲑、哲罗鲑、北极茴鱼等相当数量的活体群体资源,为开展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种质评价及资源养护打下良好工作基础。


此外,科考队发现鱼类产卵场一处,并在该处采集到沉性受精卵,开展了产卵孵化生境条件的精准监测。通过沿河采集鱼苗早期资源,初步判定额尔齐斯河鱼类具有洄游产卵习性,其繁殖行为与水文气候环境密切相关,且有规律性地依次进行。调查中发现,众多的水利工程设施对额尔齐斯河鱼类区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别是繁殖、越冬等洄游性鱼类的影响十分明显。


科考队还就阿勒泰地区的渔业生产、科技力量、渔政执法、资源养护等情况展开调研,同各市县渔业管理部门座谈交流,参观走访当地鱼类养殖场、增殖站,了解养殖及增殖放流工作开展情况,获得了大量有关鱼类资源的第一手基础数据,也帮助科考队对额尔齐斯河地理地貌、生态环境、水域特征、渔业发展及资源保护管理等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本年度科考工作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丰富了北疆地区鱼类资源本底现状的基础数据库,为更好地保护额尔齐斯河渔业资源,促进新疆地区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其中部分发现将填补额尔齐斯河鱼类多样性研究的空白。

科考工作得到了农业农村部渔业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新疆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新疆阿勒泰地区农业农村局及地方渔政、边防、公安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