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今天是: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动态中心 科研动态 正文
科研动态

“梭鲈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通过专家现场验收

日期:2021-06-16 22:19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6月16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完成的“梭鲈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通过了专家现场验收,验收组由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东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验收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生产和试验记录,现场查看了梭鲈亲鱼和苗种生产情况,并对苗种数量、规格大小和健康程度进行了随机抽样检测,认为项目组掌握了梭鲈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关键技术要点,解决了鱼苗开口摄食、饲料选择、转食驯化等方面难题,建立了梭鲈规模化繁育与苗种培育技术模式。目前已成功构建梭鲈人工繁育群体,保有梭鲈亲鱼2300余尾,后备亲鱼3000余尾。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培育出平均体长31.63mm平均体重0.48g的梭鲈苗种35万尾;受精率平均为67.5%,孵化率平均为72.8%,水花发塘成活率平均为18.1%,苗种转口驯化率平均为63.3%,大规格苗种养殖成活率平均为79.7%

验收专家对项目组在梭鲈亲本群体收集鉴定、人工繁育以及苗种规模化培育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予以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该研究实现了配合饲料养殖条件下梭鲈规模化人工繁育的突破,人工培育的梭鲈苗种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摄食配合饲料旺盛。同时,专家组建议应进一步优化梭鲈不同发育阶段的饲料配方,加强抗应激、耐低氧等性状选育及配套研究,与龙头企业对接合作,为今后梭鲈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及推广示范打下基础。

梭鲈素有“淡水鱼王”之称,其体肥肉厚、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具有优质开发潜力的淡水养殖新对象。目前,梭鲈人工繁殖、苗种规模化培育和养殖等技术尚未全面突破,制约了梭鲈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导致其供应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项目组在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方面的突破将为梭鲈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促进我国北方地区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渔民增产增收具有积极意义。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院所级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