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马波研究员带领课题团队,在松花江干流同江段组织开展了施氏鲟苗种增殖放流工作。项目首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刘录三研究员、同江市范国程副市长、渔政局谢战军局长等30多人参加了现场放流,同江市电视台对放流活动进行了拍摄报道。
本次放流示范区为从三江口至曙光滩约10公里范围,共放流施氏鲟苗种3万余尾,为当年野生亲鱼繁殖的后代。课题组经过近4个月的培育,苗种体长12-16cm,体质健康,达到大规格放流标准。放流前,科研人员对苗种进行了人工荧光标记,以期开展增殖效果评估。从9月中旬开始,课题组对放流的鲟鱼苗种进行了回捕调查工作,重点对曙光滩示范区进行监测,采用流刺网捕捞鲟鱼,通过荧光标记进行鉴别。截至10月初,共放网13次,捕获到鲟鱼苗种57尾,通过识别鉴定,头部的荧光标记清晰可辨,确定为本次放流的苗种。放流后的鲟鱼生长良好,表明对松花江野外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在示范区内能够正常生活,增殖效果得到初步显现。
松花江曾是鲟鳇鱼、鲑鱼等珍稀濒危鱼类的重要栖息水域,由于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影响,近年来松花江流域的鱼类资源严重衰退,为了有效恢复松花江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松花江生态文明建设,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承担了环保部水专项“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与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松花江珍稀鱼类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任务,以期通过深入开展松花江珍稀鱼类的资源调查、增殖放流、产卵场修复等科研工作,为松花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