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黑龙江特有鱼类--达氏鳇种群资源,开展栖息地生态修复和养护。8月18日,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养护中心和黑河市爱辉区人民政府在黑河市爱辉区共同开展“2020年黑龙江干流黑河市爱辉区段达氏鳇增殖放流”活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文志、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星、黑河市委书记马里、爱辉区区委书记张建国,以及省渔业渔政局、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省水生生物救护中心和黑河市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70余人参加此次放流活动。
黑龙江干流达氏鳇增殖放流活动
达氏鳇,俗称“鳇鱼”起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作为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过,具有极大的科研和生态价值。达氏鳇属于大型肉食性鱼类,是黑龙江流域独有的珍稀物种。多年来,由于栖息环境改变和人类活动干预等原因,导致该鱼种群严重衰退,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2020年6月10日,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幸福乡渔民在黑龙江上正常作业时,误捕到一条重约300斤的达氏鳇,受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委托,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与黑龙江省水生生物救护中心联合组成专家救护小组,及时奔赴现场开展相关救护工作,专家组首先对受伤的达氏鳇进行体表救治,经现场鉴定该鱼性腺已成熟,随即进行人工辅助催产、授精,获得受精卵。
达氏鳇亲鱼放归自然
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将产后的达氏鳇亲鱼进行恢复救治,亲鱼状态稳定后于19日放归自然并进行标记跟踪。同时对达氏鳇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经过近60天的培育,苗种规格达到了8-10cm,体质健壮、活动能力正常,孵化率达80%以上,对其中部分进行人工标记,在黑龙江爱辉段分两次共放流苗种17万尾获得成功。
人工孵化与苗种驯养
通过黑龙江所与黑龙江省鲟鳇鱼救护中心合作,顺利完成了黑河市爱辉区黑龙江江段野生达氏鳇的救护、人工辅助繁育及苗种放流工作。下一步黑龙江所将持续开展放流达氏鳇的长期跟踪监测,调查在自然水域中的摄食、生长及迁移等生活情况,并科学评估增殖放流效果,为达氏鳇种群资源养护和栖息地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