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金星所长主持召开黑龙江所2022年度第一次所务(扩大)会议,学习传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王小虎院长在全院2022年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总结2021年各项工作成效,围绕王小虎院长提出的4 方面 13 项重点任务对全所2022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所务会成员、创新团队首席、中层副职、各基地负责人、部门助理共40多人参加会议。
金星指出,过去的一年,所领导班子按照农业农村部党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党组的工作部署,带领广大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取得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直面我国虹鳟种源“卡脖子”难题,培育的虹鳟“水科1号”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实现了全雌三倍体制种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显著提高虹鳟新种质国内市场占有率和主产区覆盖率;完成的“虹鳟优良品种创制与推广应用”获得水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无肌间刺鲫新种质创制”成果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标志着鲤科鱼类无肌间刺新品种的培育取得重大进展。虹鳟IHN和IPN疫苗产业化研究获批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生产性试验)审批书。推进科技扶贫与援疆援藏工作不断深入,在国家“三区三州” 扶贫重点的黑龙江泰来县构建了“寒地稻渔助力乡村振兴”模式,示范面积7000亩,亩增效益500元以上;在西藏日喀则建立了利用循环水与阳光棚养相结合的“接力式”养殖模式,。在新疆额河首次实现哲罗鲑人工繁殖的成功,科技支撑高海拔地区工厂化养殖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也取得历史性新成绩。
金星强调,新的一年,全所上下要继续秉持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坚决打赢科研翻身仗”为目标,充分发挥渔业科研国家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重点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致力于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坚持“以研为本,以创为先”,围绕全所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瞄准产业需求和科技前沿,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方面提升谋划能力、加大项目储备。通过实施水产种业创新计划,夯实理论研究基础,加快水产新品种培育。二是加强科技支撑服务,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围绕渔业渔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要求,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拓宽四技服务渠道,集中优势资源,推动科技与渔业渔村深度融合。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开展人员内部定岗、培养与考核,促进科研人员在团队间的合理流动,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和制定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增强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四是进一步提升各项保障能力。以推进基本建设项目实施和改善科研条件专项实施为重点,持续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政策”落地,提高资金使用监管效率,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持续做好全所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提升现代科研院所治理能力。五是提升党建引领能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以“围绕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为工作目标,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凝心聚力、把握方向、保驾护航,为全所中心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营造清新的工作氛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上,科研处、成果转化处负责人分别作了《“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及现状分析》和《科技服务类项目现状与分析》的主题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