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今天是: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动态中心 党建工作动态 正文
党建工作动态

先进事迹报告会二等奖:科研第三党支部白淑艳--我身边的人、你不知道的事

日期:2017-06-30 00:00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我身边的人、你不知道的事

科研第三党支部  白淑艳

 

蝴蝶眨几次眼睛,才学会飞行;夜空洒满了星星,但几颗会落地……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这句话出自王力宏的一首经典老歌,歌词写的并不深刻,但每每听到,却总能让我浮想联翩。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我身边的一些人,发生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在我们质检中心,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是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坐在办公桌前,开始一整天的忙碌;他来自检测一线,至今还承担着部分复杂的检测任务;他对每个新来的检测人员手把手的指导,经他指导的检验员在实验设计和仪器操作方面都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过硬的技术基础;我们遇到程序或者仪器上的问题,都喜欢问他,他也总是不管多忙,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细心讲解。所以我们总是开玩笑说他是我们见过的最不像领导的领导。他就是我们质检中心的质量负责人,覃东立。我还清楚的记得备战评审期间,我们团队持续加班近两个月,覃老师随时要为专家解答体系文件中的疑问、要递交材料及商量扩项等事宜,有时候一天要跟专家通十几次电话。每到周末,覃老师就带着儿子一起来单位加班,找个空屋,孩子在里面写作业,饿了就跟我们一起吃盒饭,困了就趴着睡会儿。那时候我们经常加班到晚上十点多,孩子经常就趴在办公桌睡着了,看着他跟着我们一起熬夜那可怜劲儿,我们都很心疼。评审的前两天,我去找覃老师签字,他故意扭过头去背对着我,声音有些颤抖的说:先放这吧,一会儿我签完给你送过去。我问他,怎么了?他只是说感冒了。那天晚上他没有加班,第二天也没来上班。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期间,覃老师的岳母病危,爱人去佳木斯照顾岳母,作为女婿,他本应跟着爱人一起为岳母尽最后的孝道,可是他放不下我们这一大摊儿,而他所谓感冒的那天,正是岳母去世的当天。他连岳母生前的最后一面也没能见到,只是匆匆的参加了葬礼就又赶回来,每天红着眼眶跟着我们一起加班到深夜。对此,我想他的内心应该也是挣扎的,痛苦的,两难抉择的。他在自己的空间里这样写到虽然是始发站,火车却一再晚点,我能感知这位倔犟的老人,因我未能在她生命的最后送上一程,而生怨意,拒绝相见。最后还是见了,冰冷的遗容……”那一刻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敬畏。为了中心能够顺利通过复评审,他宁愿背负对爱人的愧疚和没能见岳母最后一面的遗憾。

在我们中心,还有这样一群人。

陈中祥老师,作为环境室的副主任和质检中心检验室主任,每天忙的不可开交。评审期间,陈主任一方面要协调检测项目及人员的分配;另一方面又要指导现场盲样考核,报告审核签字,真的是实验做到腿发直,报告签到手抽筋,连续三天不分昼夜,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黄丽是我们质检中心唯一的90后,她每天早早来到单位,穿着实验服穿梭在各个实验室,从实验方案设计到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再到前处理及上机实验,短短两年多,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几台大型仪器的上机使用。成为质检中心检测队伍里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汤施展,平时工作就十分积极的他,以家近为由,加班更是常有的事,在评审期间,有一项现场考核检测任务十分艰巨,陈主任正犯愁分给谁来做,原本就承担了多项检测考核任务的汤施展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实验室里随处可见吴松和高磊在盲样考核时的忙碌身影,为了得到最可靠的实验结果,甚至连续几天彻夜未归;黄晓丽,虽然承担项目不多,但她细心专研、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孙言春和王海涛两位老师为了迎接复评审,放下手头繁重的科研工作,主动承担现场考核任务,原本在学校准备期末考试的张芳梅也在评审前特意赶回来帮忙。赵吉伟老师虽然身体不适,但仍然带病坚持加班;郝其睿平时就是个热心肠,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在准备评审材料期间,他总说,什么脏活重活,把他能干的都分给他。他不怕脏不怕累,凡事都抢着做。在收拾实验室的时候,出现意外,扭伤了膝盖,导致旧病复发,至今还没能完全恢复。以李池陶老师为首的检验二室,每天都处于备战状态,随叫随到。每次给李老师打电话,他都说,有什么需要检验二室做的,尽管说,他们定会全力以赴。关于这一群人,我想说的真的太多太多,原谅我在这里不能一一赘述。
   
在我们中心,还有这样一个人。他临危受命,身兼数职。原本对质检并不了解的他,刚上任就要应对这样的艰巨任务。经过半年的整改,再次面对复评审,我们大家心里都没底。我相信王主任心中也一定背负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他总是乐呵呵的,一方面,组织大家开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梳理存在的问题,分配任务并逐项跟进落实,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多次主动联系评审专家,请求专家提前来中心给予现场指导,进行预评审。大家可能不了解,质检中心的很多工作确实有既定的流程,但细节上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很难做到尽善尽美。所以,如果能把专家提前请来做指导,
那等于说,把高考命题老师请来上课,这种小概率事件,在之前我们是不敢想的。经过王主任的多次沟通,专家竟然真的来了。先不说对我们帮助有多大,接到这个消息,激动之余,大家更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了评审的准备工作中。我想,这大概就是王主任邀请专家的真正目的吧。在评审期间,得知大家都加班到凌晨,王主任第一时间联系宾馆,安排好大家的食宿。同时,细心周密地做好专家们的接待工作,向专家介绍中心方方面面的工作情况。为了通过授权签字人的考核,每天拿着厚厚的资料认真准备。评审结束后,他也没有放松,而是将大家召集起来,讨论整改意见,明确整改材料的分工。大家都说王主任是我们质检中心的幕后英雄,他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切中要害,各个击破。他总是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让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长处,鼓舞士气,让团队有一个向心力,而这个向心力将我们所有人拧成一股劲,整个评审期间,中心上下,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一起流汗,一起奋斗。正是因为有了这股力量,让我们近两个月的持续加班也并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干劲十足。

事实上,我所说的这些人、这些事并非出于偶然,评审期间,我们所有人都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着,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大家都不计后果,鼎力配合。我们不放过每一个疏漏,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评审最后的问答环节,大家都准备的十分充分,信心满满,把问答生生的变成了抢答。在闭卷的情况下,笔试取得了平均九十二分的好成绩,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赞许。

也许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也许我的言辞文笔并不足以生动的表达这些感人事迹,但是,我真的迫不及待的想要你们知道,这些你们所不知道的事。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句话,“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评审的圆满通过,恰是我们领导和同志们不遗余力,万众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今天,我要说,质检中心的领导和同志们,我们做到了,并且,我们会一直努力,做的更好。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