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科研条件建设十年发展回顾
写在建所七十周年之际
夏立新
时光飞逝,倏忽十年。
“艰苦奋斗六十载,科学发展创辉煌”,六十周年所庆的号角声犹在耳;“七十年科技兴渔初心不改,新时代继往开来使命在肩”,七十周年所庆的主旋律又将奏响。
十年来,所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科研条件建设也伴随着科研需求的增长和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从2011年起,本所承担基本建设项目6项,修购项目21项,救灾项目2项,所区及场站供暖改造项目3项,共计获得国家财政投资17380万元。十年的时间里,新的实验大楼拔地而起,鱼池、车间等重要实验条件显著改善,仪器设备实现更新换代,供暖、道路、围墙、路灯、监控、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得到应有维护和修复。可以说,科研条件实现了与时俱进,跟上了研究所新时代科研事业发展的步伐。
一、科研实验和办公条件发生质的飞跃
2012年,简欧式风格、5500平方米的淡水鱼类应用基因组研究中心大楼在所区院内落成并投入使用,我所科研办公面积增加近1倍,极大地缓解了科研实验空间紧张的局面。宽敞明亮的学术报告厅、玻璃隔断通透的实验室、先进的空调及新风系统、配套全钢材质实验台等等,无不彰显着这座实验楼的现代化风格。2012年底,广大科研人员怀着无比欢快的心情喜迁新居。正是在这一强大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我所成功获批了国家级科研实验平台——淡水鱼类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成为水科院为数不多的拥有国家级实验平台的研究所。本项建筑工程还荣获了农业部农业优质工程奖。
基因组中心大楼
所区1号楼及试验车间等科研用房改造于2019年底顺利完成。对资源室和生态环境室实验室进行了颇具现代风格的改造,管理部门办公室加装空调,对1号楼所有窗户进行更换,办公及实验条件明显改善,卫生间改造让分楼层如厕成为历史;原有锅炉房和车库改成试验鱼养殖车间,所区鱼类养殖空间扩大近一倍,同时安装了一批新养殖设施;在锅炉房二层专门设计建成了职工食堂,职工企盼多年的食堂终于圆梦。
经过2017年修购资金项目改造,所标本室升级为标本馆。馆舍面积由原来的150余平方米,扩大到两层近900平方米,其中,展馆690平方米,标本储存室108平方米,管理室和标本处理室各18平方米,全馆加装了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通过后续标本的收集、整理、陈列等工作,该馆将成为集科研、存储、科普、陈列、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标本馆。
标本馆
2011年,通过修购项目对所区科研3号楼进行了全面维修,为该栋楼宇的整体出租并租上一个好价钱奠定了基础。
在积极申请基建、修购项目进行所区建设的同时,所里还通过公用经费等渠道筹集资金240余万元,进行了大门、连廊及院区环境改造,使所容所貌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科学试验基地旧貌换新颜
十年来,我所三个试验基地共承担基建项目3个,修购项目4个,获得国家财政投资6466万元。基地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场容场貌、站容站貌焕然一新。
呼兰水产试验场(呼兰基地):呼兰基地由松浦基地被政府动迁置换还建而来,2010年开工建设,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曾经的松浦基地——松浦水产试验场,自1954年划归研究所到2012年最终搬迁,历经58年,风风雨雨,沧海桑田,为所的科研工作特别是鲤科鱼类育种研究作出了巨大历史性贡献,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松浦基地
与此同时,由政府还建的一座新基地——呼兰水产试验场在呼兰河畔应运而生。新建办公楼1栋,车间及附属用房4栋,总建筑面积4850余平方米,建设鱼池94口共计248.4亩,及锅炉房、配电室等相关附属设施;为完善基地功能,所里又陆续申请两个修购项目,总投资1485万元,改造建设温室大棚1座,安装路灯及监控设备,对部分鱼池进行防渗处理,改造场区供排水系统,购建车间水处理及孵化养殖设施等等,使基地面貌焕然一新,功能更加完备,特别是供水系统改造后,引呼兰河水入场,解决了苗种孵化用水碱度偏高的问题。呼兰基地从无到有,不断建设,不断完善,支撑和服务科研能力及自身发展能力均在持续提高。
呼兰基地
渤海冷水性鱼试验站(渤海基地):2012年完成了黑龙江流域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的实验楼建设,基地科研办公用房面积增加一倍多;成功申请总投资2584万元的“渤海水产试验基地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将成建一座现代化的冷水性鱼循环水养殖育种车间;2013年和2016年分别承担两个维修类修购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进行了混凝土鱼池池壁修复、土池改造与护坡、泉眼和渠道清淤以及车间、供电、道路、大门、围墙、网络等维修改造工作。渤海基地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站区环境越来越宜居,为冷水性鱼类的科学研究和在站科研人员的日常起居生活创造了更完备、更便捷、更舒适的物质条件。
渤海基地
宽甸鸭绿江水产试验站(宽甸基地):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城南产业园区内,青山环绕,碧水相邻,是一座新建的科研基地,总投资812万元。新建了1栋两层1300余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和1栋1000余平方米的车间,均于2016年建成,其他附属设施于2017年建成。宽甸基地的建立使我所鲤科鱼类科研基地由哈尔滨市(约北纬45度)成功南移至辽宁省丹东市(约北纬40度),为鲤科鱼类育种创造了更具优势的气候条件,也为丹东地区渔业生产和鸭绿江流域鱼类资源保护带去了国家级科研团队的强大技术支持。
宽甸基地
三、仪器设备水平提档升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仪器设备是开展现代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决定着科研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科研工作效率。十年间,我所致力于以仪器设备购置为主的实验室基础条件建设,共承担仪器设备类基本建设项目2项,修购项目13项,总投资6335万元,采购仪器设备229台(套)。截止2020年6月底,全所5万元以上专用仪器设备总计293台(套),其中100万元以上 14台(套),分别是2010年底的4.73倍和2倍。十年间,各学科领域都得到充分武装,本所科研仪器设备水平迈上新台阶(详见附表)。
附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10.12-2020.06专用仪器设备明细表
数量:台/套; 金额:万元
年 份 |
5万元以上 |
20万以上 |
50万以上 |
100万元以上 |
数量 |
价值 |
数量 |
价值 |
数量 |
价值 |
数量 |
价值 |
2010年末 |
62 |
2195.79 |
26 |
1895.92 |
18 |
1640.29 |
7 |
1038.77 |
2020年6月末 |
293 |
8312.48 |
117 |
6662.48 |
43 |
4065.50 |
14 |
2271.75 |
四、供暖设施实现清洁能源改造
近十几年来,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雾霾吞噬了蔚蓝的天空,PM2.5污染了纯净的空气。各地政府均打响了“蓝天保卫战”。我所响应政府号召,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向农业农村部成功申请专项财政资金共计302.76万元,完成了所区供暖并网改造,使所区26000余平方米的建筑取暖并入市区集中供热网络;在宽甸基地和呼兰基地分别实施了煤改气工程,将燃煤锅炉更换为燃气锅炉,宽甸基地还专门接入了天然气供气管道,实现了清洁能源供暖。
回顾十年条件建设之路,我所科研条件保障能够迈上新台阶,是国家财政投入力度加大的结果,是部、院、所各级领导正确决策和关怀指导的结果,是所条件建设全体工作人员不懈努力及所属各部门、广大科研人员、基地工作人员鼎力支持的结果。
回顾十年条件建设之路,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一是要坚持一个明确的工作指导方针,即“理清需求,找准渠道,建管并重,支撑发展”;二是要坚持以服务科研中心工作为宗旨,以科研实际需求为导向,做到建有所需,建有所用,最大程度发挥财政投资效益;三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有战斗力的条件队伍,并让这支队伍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壮大,这是做好条件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
回顾十年条件建设之路,取得了一定成绩,当然还有诸多不足。比如,建设规划不详实、不具体,项目论证储备不足,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过程管理不精细等等。对这些不足,还需要认真分析总结,从中汲取教训,使其成为我们未来成长的动力。
我们将一如既往,以服务科研中心工作为宗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打造与一流科研院所相匹配的集成化、智能化、现代化的一流科研条件。
携手同心,未来可期!
2020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