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鲟鱼人工繁殖技术

第二节 鲟鱼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鱼培育

()后备亲鱼的选留

亲鱼是苗种生产无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苗种质量与亲鱼培育有直接关系,而后备亲鱼的选留是亲鱼培育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后备亲鱼选留的基本原则:一是遗传背景清楚,保证品种纯正;二是逐级选留,具体做法是,从一龄开始至成熟期,根据养殖生产对亲鱼优良性状的要求,分3-4次对后备亲鱼群体进行选留,逐步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最后作为亲鱼保留的比例约为每批鱼初始总数的10%左右。

()鱼池培育条件

鲟鱼系大型河道鱼类,宽松的培育条件能为亲鱼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特别是亲鱼培育的后1-2年,池塘形状、鱼池规格、底质条件、水流量、水质、水温、噪音等,都会对亲鱼的最终成熟产生影响。因此,不论是池塘还是网箱养殖,培育后期尽可能将亲鱼移入专门的培育池中。池塘最好是近似圆形或椭圆形,规格不小于100平方米,有条件的可以设置砂底,保证水量充足、水质清新。如果只有网箱条件,培育亲鱼的网箱须有足够大的规格和深度,水交换要好。建议网箱规格在36平方米以上,水深不低于6米。

()培育管理

1.培育环境

后备亲鱼的前期培育环境与商品鱼养殖没有大的区别,而产前1-2年的培育环境对亲鱼的发育成熟至关重要,除保证充足的溶氧和稳定的水流外,应该增加一些特别的措施:一是进行雌雄鉴别,分池饲养;二是密度控制,减少高密度胁迫对亲鱼性腺发育的影响,尽可能保证亲鱼有宽松生长环境。单位面积的放养重量可控制在商品鱼放养量的30%-50%

2. 营养与饲料

鲟亲鱼饲料的组成与商品鱼有所不同,相对蛋白高、脂肪低。目前国内已有饲料企业开始生产亲鱼专用饲料,可以采用符合亲鱼营养需求的专用商品饲料培育亲鱼。在没有合格专用饲料的情况下,也可自行配制亲鱼饲料,在商品鱼饲料中加入适量(30%左右)的冰鲜杂鱼或虾,在产前1-2年内的主要生长季节投喂。

3.培育温度调控

鲟鱼性腺的生理成熟与水温的周期变化有很密切的关系,需要一定的低温刺激。一般情况下,在持续超过15℃的水温中培育,亲鱼性腺可以生长,但达不到成熟,不能正常排卵,特别是施氏鲟等一些对温度要求较严格的种类,性腺的生理成熟要求有产前不少于2个月的低温(4℃左右)刺激。因此,水温调控问题,在培育池塘地理条件选择和设施配备上都应加以考虑。

4.产后培育

鲟鱼属大型、高寿、一生多次产卵的鱼类,繁殖周期的长短依种类不同而异。其中养殖的施氏鲟多为每2年生产一次,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多为每年生产一次。产前的亲鱼有相当一段时间不摄食,加之人工催产和繁殖操作,产后亲鱼消耗大、体质弱,需要加强营养恢复体质,及时投喂全价饲料有助于亲鱼性腺的再次发育。

二、人工催产与授精

(一)繁殖时间的确定

1.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种类的鲟亲鱼是在经过越冬后、水温回升至13℃左右时开始产卵,黑龙江的施氏鲟和达氏鳇的繁殖在每年春季的56月份,引进的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匙吻鲟等也都属于春季产卵的类型(长江的中华鲟例外,属秋季产卵类型),产卵时间均与水温的周期变化密切相关。

2.目前,我国从南到北都有鲟鱼养殖,繁殖时间差异较大,南部地区温度回升较早,养殖的鲟鱼可在3月份产卵,北方地区温度回升较迟,产卵在5-6月份。养殖鲟鱼的繁殖生产需要根据各地水温回升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温度达到13℃时即可着手开始人工繁殖工作。

3.根据上述规律,有条件的繁殖场可以通过人工调节温度变化周期,提前或延迟鲟鱼的产卵时间。如果需要提前繁殖,可以提早升温;需要延迟产卵,可以推迟提温时间。

()成熟度鉴别

非生殖期的雌雄鱼无明显差异,生殖期的雌雄鱼体征有所不同,但没有婚姻色或追星之类的副性特征。所不同的是,成熟欲产雄鱼体瘦、吻尖、脊板尖、体表粘液多、腹壁薄、腹部大且柔软富有弹性。野生的成熟雄亲鱼较易鉴别,可将鱼体背尾部弯曲成“弓”状,用手轻压生殖孔有少许精液流出。人工养殖的雄亲鱼通常不易鉴别,只检察雌鱼即可,因雌雄成熟基本是同步的。雌鱼除具备上述表性特征外,更重要的是检查卵细胞的发育状况。用特制的挖卵器从生殖孔探入卵巢后中部,取少许卵粒,检查卵粒色泽、形状、极化程度等。

()催情用药种类及剂量

1.用药种类:施氏鲟人工催产所使用的药物主要有鲤科鱼或鲟鱼脑垂体及促黄体素生成激素(LRH-A)。

2.催产药物的注射部位及次数:鲟鱼的催产都可以采用肌肉注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个体较大的亲鱼用药量也大,最好采用多点注射的方法,以防药物流失或对鱼体局部产生不良影响。

在自然产卵场捕获的野生雄性亲鲟,性腺成熟较好,通常不需要注射,轻轻压腹部就有精液流出。如果对雄鱼挤压腹部也无精液流出,则需进行一次注射。野生雌鱼的注射次数主要视其性腺发育的成熟程度而定,一般成熟度好,性腺已处于Ⅳ期末的,采用一次注射即可。若性腺成熟较差或成熟不够完善,则需采用二次或三次注射。

池塘或网箱培育的鲟亲鱼,不论雌雄都需要人工催产,雄鱼通常只需注射一次,雌鱼需根据性腺发育情况而定,通常需要注射两次。

3.用药剂量:无论用何种药物进行催产,均需依据亲鱼发育状况来确定注射药物的剂量和催产方法。使用鲟鱼脑垂体,雌鲟的注射剂量以每10kg体重为单位进行剂量的计算,雄鲟如需注射,其剂量一般为雌鲟注射剂量的1/151/10;选用LRH-A做催产剂,雌鱼总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注射39微克(视亲鱼成熟情况定总量),第一次注射10%20%1012小时后第二次注射其余药量;雄鱼注射用量为雌鱼的一半,一次性完成。

()效应时间

以人工养殖的施氏鲟、西伯利亚鲟为例:雄亲鱼在注射后68小时即可采集精液;雌亲鱼多在第二次注射后的820小时排卵。经验表明,成熟度好的亲鱼催产效应时间短,成熟度差的亲鱼催产效应时间要长;催产温度高效应时间短,温度低效应时间长。有资料表明:同一批亲鱼,当平均水温16.5℃时,效应时间为18小时;平均水温19时,效应时间为11小时。因此,第二次注射后应定时观察亲鱼的活动及排卵情况,及时取卵。

()精液的采集和储备

将达到效应期的雄鱼固定的铺有湿毛巾的平台上,揩干生殖孔周围表皮的水,用预先准备好、下接塑料采精袋的塑料软管,轻轻插入生殖孔,辅助轻压腹部,精液会通过软管自动流入采精袋。采到的精液少量充氧,单独封好,放在14℃冰箱内保存。采精后的亲鱼放回暂养池,每隔2小时左右可以重复采精,通常一尾雄鱼可重复采精57次。由于鲟雄鱼的精液成熟后在体内较难保留,易因受惊吓或剧烈游动而排出流失,每次从暂养池中取出亲鱼的操作要轻、快,同时应用布塞住生殖孔,并及时收集精液。

()成熟卵子的获得

根据鲟亲鱼的生存条件和成熟度状况,用于人工繁殖的成熟卵采集,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即杀鱼取卵法、挤压法和活体手术取卵法。

1.杀鱼取卵法:取卵前,先切断雌鱼的鳃动脉或尾动脉放血,然后剖开腹腔取卵。这种方法虽可取出全部成熟卵,亲鱼也同时被断送了,目前,在养殖鲟鱼的人工繁殖中已完全摒弃了这种方法。

2.挤压法:与常规养殖鱼类人工繁殖操作基本相同,由于鲟鱼输卵管很长,其喇叭口开于腹腔中部,人工挤压操作的方向有所不同。雌鱼达到成熟排卵后,用手先从雌鱼腹后部向前推压,再由前向后推压,目的是将体腔后部的游离卵粒尽可能地挤入喇叭口,再经输卵管产出。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操作要每隔1小时左右进行一次,有时需重复34次才能完成。尽管如此,也很难把所有成熟卵挤出,总会有相当一部分挤不出来。采用挤压法,每次操作都需把亲鱼重新从水中捞出再放回去,比较麻烦,而且随着挤卵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卵的受精率会越来越低。但此法能有效地保留亲鱼,适用于较小型或成熟度很高的亲鱼。

3.活体手术取卵:达到效应时间,雌鱼生殖孔会有卵排出。此时先将亲鱼麻醉,腹面向上放在铺有湿毛巾的操作台上。在腹中线生殖孔上方约10厘米位置,切开一个23厘米的小口,此时成熟卵会从切口处流出,需用容器接取。大多数情况下,辅助人工挤压可将成熟卵一次性取出。如遇卵巢随卵一起堵在切口,阻碍卵子流出,可用经消毒的手术刀柄等工具,将出来的卵巢推回去再挤。挤卵完成后,用医用缝合针和尼龙线缝合切口,消毒处理后,将亲鱼放入恢复池中。鲟鱼活体取卵手术技术已相当成熟,操作得当,成功率可达到100%

()成熟卵子的人工授精

鲟鱼成熟卵的人工授精主要采用干导法,即先将卵置于盆中,每盆约47万粒卵。加入12ml精液,搅动精卵,使其充分混合。加入与孵化温度相同的清水,继续搅拌约5分钟之后,倒掉上面的体腔液和多余的精液,再漂洗23次,授精工作即已完成。鲟鱼的精子大,而且激活后的寿命较长,因此也可以采用先加水激活精子,立即倒入盛卵盆中的授精方法,这种方法更能有效提高受精率。

三、受精卵的孵化

()受精卵的脱粘处理

1. 泥浆脱粘法

泥浆是人们最早在鱼类受精卵脱粘上使用的脱粘材料,来源广泛,使用方便。采集干燥的河边淤泥,冲洗并滤去所有的碎石。在沉淀并弃去上清液的过程中,得到约520un的颗粒河泥。然后将河泥晒干或烘干,集存于塑料袋内备用。在0.5L的泥悬浊液和4L水中,加1kg受精卵,搅动4060分钟,即可脱去卵的粘性。

2.化学药物脱粘法

鲟鱼卵脱粘的主要化学药物有:尿素、Na2SO3NaCl、柔酸等。

脱粘方法:采集的受精卵盛于盘中,迅速用清水冲洗2次,用0.1%的柔酸处理1分钟,再用0.4%的尿素和0.3% NaCl,或1.5% Na2SO3处理510分钟。然后减少一部分柔酸,使其和淡水的比例为11,重复部洗三次,每次冲洗三分钟,最后用清水冲洗3次,放入孵化器中孵化。

3.滑石粉脱粘法

脱粘剂为20%的滑石粉悬浊液。脱粘时,在盒中注入清洁的孵化水,加入提前泡好的滑石粉液,慢慢搅动鱼卵,如果有卵粘连现象,用手拨开。每十分钟换一次洗液,弃去旧的溶液,加入清水和滑石粉。重复这项操作至卵完全不粘手为止,并冲洗至水清为止,脱粘时间一般为3050分钟。

4.脱粘操作方法的选择

(1)手工脱粘法

即在脱粘过程中用手在脱粘容器中搅动卵,使之与脱粘剂不断充分接触,不发生粘连。直至卵不粘手为止。为不使温度变化过大,应将脱粘容器放在孵化水中。搅动时动作必须轻而缓以卵能翻动与脱粘剂充分接触为度。

(2)机械脱粘法

在机械脱粘法中,实际效果较好的是充气脱粘。充气脱粘的主要设备有气泵和锥形瓶。气泵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锥形瓶的下口相连,脱粘时将受精卵和脱粘剂放入锥形瓶中,充气使瓶中的卵不断翻动。充气量的调整,以卵和脱粘剂不在瓶底停留为度。脱粘达到要求的时间后。拔出充气管,放出鱼卵,冲洗后转入孵化器。这种方法省力,伤卵机会少。

()受精卵孵化

1.常用孵化器的种类

(1)尤先科孵化器--亦称淋水式孵化器,是目前国内鲟鱼孵化采用最多的一种孵化器。这种孵化器的孵化效果较好,但鱼苗的收集必须人工从盛卵槽内捞出,收苗工作量很大。

(2)鲟鱼Ⅰ号孵化器---这种孵化器是目前俄罗斯最先进也是最普及的孵化器。这种孵化器的用水量每小时不到2m3,而每台的孵化能力可达32kg受精卵。孵出的鱼苗自动进入收集器内,可有效地节省用水和管理的劳动强度。

(3)瓶式孵化器---瓶式孵化器与前述脱粘器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孵化器供的是水而不是气,瓶口处设有鱼苗收集导槽。这种孵化器的用水量较大,其最大的优点是在孵化期间不用消毒,坏卵因比重小而随时流出。

(4)网箱孵化---有时规模较小的孵化或实验性孵化,在野外无法使用孵化器,可以采用筛娟制成的网箱放在微流水处孵化。这种方法无论从管理条件还是孵化效果上,都远不如前面提到的孵化器。

2.孵化管理

(1)水温与孵化效果的关系:在氧气含量不低于其发育的正常标准时,鲟科鱼类在不同温度下胚胎发育有很大差别。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发育加快。

对不同水温下孵化胚胎的出膜率统计表明,孵化水温1315℃时,出膜率为25%左右,1719℃时为65%2022℃时为30%左右。

(2)孵化水量的控制:水量控制的原则是保证孵化用水中足够的氧气,及时排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废物,同时还要兼顾拨卵器的定时动作。每种孵化器的供水量各不相同,应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如:鲟鱼Ⅰ号孵化器每台每小时应保证在2m3左右,尤先科孵化器每台每小时3m3左右,瓶式孵化器则必须保证鱼卵能正常翻动,没有不动的卵。孵化的前期,鱼的呼吸量小,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呼吸量不断加大,到出膜前最大。因此水量的调整也可从小到大,到出膜前达到应有的供水量。

(3)水霉控制:在孵化过程中,水霉是影响鲟鱼孵化率的主要病害。水霉可以把活卵缠裹住,如不及时处理,被缠裹住的活卵与死卵形成块后,会造成局部缺氧,活卵会因缺氧而死亡。使用瓶式孵化器不存在这个问题,由于死卵相对活卵的比重小,在孵化过程中通过调节水流,可以把死卵从孵化器中排出。使用其它几种孵化器孵化鲟鱼卵,对水霉的控制是孵化成败的关键,一般的控制方法主要二种,一种是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使孵化用水成8mg/l浓度;第二种是亚甲基蓝,使孵化用水成2-3mg/l浓度。二种方法每天消毒一次,每次10-20分钟。

(4)鱼苗收集与计数:鱼苗收集方法与使用的孵化器种类紧紧相关。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孵化器是尤先科孵化器,孵化出的鱼苗必须人工从盛卵槽内捞出,收苗工作量很大。比较先进的孵化器是瓶式和鲟鱼一号孵化器,这两种孵化方式都有鱼苗导流槽,在导流槽的终端有一个小网箱用来收集鱼苗。收集鱼苗的时间根据网箱中鱼苗的密度大小,一般出苗高峰时半个小时就要收集一次。

鱼苗计数方法主要有二种:逐尾计数法与打样法。逐尾计数法是指将孵出的鱼苗一尾一尾地记录下来。打样法是将孵出鱼苗暂时集中在一个固定的计量容器内(一般用容积较小的容器,如小酒杯等),再计数容器内的鱼苗数,取23次样,再以平均数作为每一容器的鱼苗数量,最后计算总的打样数。


版权所有 © 2014 冷水性鱼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